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扎溪卡草原啊,我们把爱留在这里

来源:     阅读次数:108     发布时间:2016-10-27

——记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史兰、罗娅同志援藏之行

 

2016年3月17日的成都洋溢着春的气息,一个电话通知突如其来:“史兰、罗娅同志,今天下午请到区卫计局参加援藏行前动员会,三天后上午8点准时出发。”就这样,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管护师史兰、妇科主治医师罗娅匆匆踏上一段特殊的征程……


匆匆安顿好家人,匆匆叮咛孩子,匆匆收拾行囊。3月20日,金牛区卫计系统一行9人,在省卫计委赴石渠县调研包虫病防治工作副巡视员刘捷的带领下,经过三天两夜的“强行军”抵达甘孜州石渠县。

经过两天简单的修整后,援藏队立即投入紧张、有序的包虫病筛查工作。她们同当地医生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起,分为5个组,走村下户,开展虹膜录入、登记、B超、问卷调查、免费药品发放、健康宣教等工作。半年来,医疗队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上的不便,共计进行70053人次筛查,筛查出7207例包虫病,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。

史兰

(一)

我们抵达石渠时,恰逢连日大雪,天气极为寒冷,几名队员都出现了感冒。再加上这里海拔在4000米以上,氧含量仅为内地的50%,我们都出现了高原反应,胸闷、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。那几天,我反复咳嗽、浑身乏力、头痛欲裂,在石渠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已有肺炎征兆。为了不耽误工作进程,我一边服药治疗,一边投入紧张的包虫病筛查工作。我们每天的筛查量都在300人次左右,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是家常便饭,往往回到驻地休息已是深夜。我们没有休息日,也没有节假日,忘记了疲惫,心系每一位前来进行包虫病筛查的藏族同胞。

(二)

石渠县是国家级贫困县,这里条件艰苦,物质缺乏,藏族同胞缺衣少药。援藏过程中,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因包虫病备受折磨的老乡,贫困的牧民家庭,敬老院孤苦无依的老人,学校简陋的设施和天真的孩子,我非常痛心和难过。每次巡回筛查,我都会自费买些食品、衣物、生活用品、常用药品,留给需要的藏族同胞。


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我在微信朋友圈发起募捐,朋友们从各地寄来衣物,以及转账给我,我把这些都送到包虫病患者的家庭。4月,在蒙格村小学筛查后,我先后两次自筹物资看望这里的贫困学生。

 

罗娅

(一)

出发前,我们就了解到,石渠县包虫病肆虐,系国内罕见的包虫病高发地区,而包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粪口途径,狗是中间宿主。当地牧民几乎都以养牦牛为生,绝大多数家庭也会养狗。牧民家没有自来水,甚至没有深井,只能喝河水或者四处寻找水源。牧民卫生条件和习惯较差,所以这里包虫病高发。


为有效防治包虫病,当地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。如:免费向包虫病患者发放药品,有手术指针者免费进行手术;要求对狗拴养,挂标识,如果遇到流浪狗,都会捕杀并深埋。

(二)

在下乡过程中,最偏远、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就是瓦须乡,这里距石渠县城5小时车程,路况非常不好。瓦须乡连一家饭馆都没有,村民形容这里是“睡觉翻个身就能压死一只田鼠”。我们自带方便面和方便米饭,以及被褥,在那里呆了6天。


在进行包虫病筛查的间隙,我们在地卫生院进行教学工作,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,开展专题培训,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,巩固当地医护人员的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操作。

 

在石渠180多个日日夜夜里,冰雪渐渐消融,枯黄的大地一天天绿起来,史兰、罗娅每天除了工作,几乎没有娱乐活动。藏区生活条件艰苦,洗漱都需要自己动手提井水,没有新鲜的蔬菜和肉类,如果去偏远地区筛查只能自带干粮。半年来,她们都瘦了五六斤,面色大不如进藏前。

史兰、罗娅同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,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雪域高原,为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做出了贡献,也收获了与当地同事和群众的友谊。她们就像顽强、美丽的格桑花,绽放在石渠扎溪卡草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