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

【全国爱耳日】保护儿童听力健康,从怀孕开始

来源:     阅读次数:277     发布时间:2016-03-04

2016年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,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,今年的主题是:关注儿童听力健康。

如何保护儿童听力健康呢?保护儿童听力要趁早,从怀孕到宝宝时期都非常关键。


  一、孕期避免盲目用药、防止病毒感染

要想让宝宝拥有正常的听力,你需要在孕期就十分注意,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,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。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感染疱疹病毒、风疹病毒等,避免接触X射线。如果家族里曾经出现过先天性耳聋,或者出生不久就患耳聋的情况,建议准妈妈做一个基因检测,也可以咨询医学专家的意见。


  二、喂奶时的注意事项

  让我们看一看小耳朵里面的秘密:耳朵分为外耳、中耳、内耳三部分,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,在前壁有一个小管与鼻咽部相连,即咽鼓管。宝宝的耳部尚未发育完善,咽鼓管相对成人比较粗短,而且位置低、平直,如果横抱着宝宝喂奶,容易造成宝宝呛奶,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,从而诱发中耳炎。每次喂奶结束后,均需将宝宝竖抱着,轻轻拍背,待宝宝打嗝后才能让宝宝平躺。如果宝宝有吐奶的习惯,那竖抱的时间应该更长。


  三、宝宝清理耳垢必须去医院

  如果宝宝的耳垢比较少,就不需要清理。但是,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,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,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,请医生帮助清理。但是,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为这点儿小事跑医院很麻烦,于是就自己给宝宝清理。实际上,这种做法很危险。一是多数家庭都没有耳镜,父母往往只能跟着感觉走,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,甚至鼓膜损伤;二是很多宝宝还没学会合作,可能会乱动;三是一旦在清理耳垢的过程中,不小心有外力撞击,比如旁人经过不小心碰了妈妈的手等等,都有可能会捅破鼓膜。而医生可以通过耳镜直接观察耳道内部的情况,耳垢较多时,可直接用棉签或医用镊子取出。当耳垢已经形成耳垢石很难取出时,医生还可以选用滴耳液软化耳垢,使耳垢变得容易清理。


  四、呼吸道感染后,观察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

 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,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,引起中耳炎,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在感冒7~10天后发作,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。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消失后,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,如烦躁、听力减退、挠耳朵。另外,积极预防感冒,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都可以预防孩子患中耳炎。


  五、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戴耳机

  宝宝的年龄比较小,他们可能控制不好音量。如果音量很大,对于宝宝的听力有一定的损害。另外,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里面,很容易使鼓膜很疲劳,从而造成听力下降。所以,在让宝宝听音乐、听故事的时候,最好采用外放的方式,而且音量不宜过大。


  六、有效预防儿童期的听力损伤

  诸多原因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,建议做好如下预防措施:有耳聋家族史者,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;新生儿期有窒息、黄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者,3岁以前每年至少复查听力1~2次;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,减少感染性疾病(脑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等)所致的听力损伤;预防头部外伤及娱乐噪声等造成听力损伤;如果发现孩子拍打或抓耳部,有耳痒、耳胀等症状,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听不清,应及时询问情况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