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

【爱耳日】体检发现听力堪忧!究竟是什么偷走了听力?

来源:     阅读次数:254     发布时间:2023-03-03

在前段时间火热的“入托季”中,我们为约5000名儿童进行了体检,发现了不少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,其中孩子的耳健康便是典型问题之一。


很多家长没有带孩子进行耳朵的定期检查

耳朵是否有问题主要看孩子喊不喊“痛”...

图片


在体检中,有1.57%的儿童未通过听力筛查,通过进一步检查我们甚至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,比如中耳炎、耵聍阻塞等。


图片

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?


图片

声音穿过耳敲击鼓膜,振动被传递并转化为电信号,经听觉神经至大脑,被感知为一种声刺激,便是我们就听到了声音。

“听”是耳朵的重要功能之一


但,耳也很脆弱

噪声、疾病、外伤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耳的正常功能,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。

正常听力范围:双耳的听力阈值不低于20分贝。

图片

当一个人不能像听力正常的人那样听到声音,就出现了听力损失


图片

为什么会出现听力障碍?



先天因素


遗传因素是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病因,可能在出生时便出现听力损失,也可导致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。


出生前怎么防:查基因

图片


遗传性耳聋包括常染色体阴性、常染色体显性、X-连锁、Y-连锁、线粒体(母系)遗传等,如果家族有亲属出现耳聋,或者头胎孩子是耳聋,则要引起重视,做好优生优育咨询。


出生后怎么防:进行耳声发射检查、耳聋基因筛查

初筛

1

出生后48小时进行耳声发射检查,72小时行耳聋基因筛查。

复筛

2

如初筛异常,需在出生后42天前完成复筛。

诊断

3

如复筛存在问题,需在3个月龄内完成诊断,明确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。国际上最新研究提倡2月龄内完成诊断。

干预

4

6月龄内尽早完成干预,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。国际上最新研究提倡3月龄内完成干预。

随访

5

对于有听力障碍的患儿,需终生随访。

图片

温馨提示:6、12、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关键年龄点。


图片

但如果具有以下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高危儿,即使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,仍应在3年内进行每年至少1次听力检查


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(NICU) 住院超过5天;

🔺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;

🔺巨细胞病毒、风疹病毒、疹病毒、梅毒或毒浆体原虫 (引形体)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;

🔺颅面形态畸形,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;

🔺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;

🔺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;

🔺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;

🔺新生儿室息;

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;

🔺体外膜氧;

🔺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;

🔺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、或滥用药物和酒精;

🔺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。


后天因素


耳外伤,噪音,耳道感染,急、慢性传染病的后遗症(如脑膜炎、腮腺炎等),全身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营养不良等)都可能造成后天听力损伤。


警惕“贵人语迟”

1-5岁是孩子语言发育快速增长时期。如果存在听力障碍,孩子无法由听学讲,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;出生时听力正常,也可能由于迟发性耳聋而影响语言发育。

若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当前年龄段,家长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说话迟,建议及时就医,以明确是否存在听力或其他问题。


警惕感冒、鼻塞和流涕

看似耳朵与鼻子相互独立,但它们之间有一条“通道”叫咽鼓管,感冒、各种鼻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发生时,炎症可以通过咽鼓管向中耳扩散,引发中耳炎。

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,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更平,细菌病毒更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,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。


年纪小的孩子大多不会表达,家长可能会忽视病情,导致中耳炎治疗不及时,甚至可能引发耳聋。


成年人也要预防

长时间佩戴耳机或音量过大、经常性的掏耳朵、生活作息不规律、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都容易导致突发性耳聋。


图片

做好日常预防 听力筛查很重要


听力筛查是尽早发现、尽早诊断、尽早干预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,能有效阻止或延缓听力损失的发生、发展。

青少年儿童一定要对耳朵进行定期体检,遵从保健计划成年人也需注意预防听力损失,千万别等疾病“找上门”,才着急~



1. 保持耳道的清洁、干燥。可以用棉签蘸取双氧水、酒精或硼酸酒精,轻轻擦拭外耳道及耳朵外侧,不要将棉签伸入耳道过深,避免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。

2.不建议使用嵌入式的耳机,戴耳机时音量不宜过高。

3.当耳鸣、听力下降超过24小时,一定要及时就医,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。



p>